【团队介绍】
可持续制造技术团队源于我国第一位CIRP正式会员张幼桢教授建立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研究室,经过长期在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先进加工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家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主要建设团队。目前有教师10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80余人。
团队围绕制造强国和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重点面向航空航天制造技术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各类项目,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10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大量国家重点企业合作项目资助下,深入开展可持续制造基础理论、前沿科技、应用技术研究,解决了C919、嫦娥五号等重点型号关重零部件研制生产中难加工材料高速高效加工、大型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控制、批产清洁切削、智能加工、低碳加工,太赫兹慢波波导等功能微结构的高效精密加工、激光微铣复合加工机床-刀具-工艺、金刚石表面石墨烯改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成果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龙头企业。
团队20多年来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德、美、英、比、丹、加、匈、法、西、日、新、爱、澳、韩等十余个国家的院士和高水平学者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8名CIRP历任主席和候任主席。发起主办了高速复合加工国际会议、微细机械加工制造国际会议、紫金沙龙-可持续制造等国际学术会议,不仅促进了团队的学术发展,为学生开拓国际视野,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办学提供了重要支撑。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国家级奖励2次,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国防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二等奖,江苏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友谊奖、江苏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十余次省部级科技、教育和国际合作奖。
面向“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的培养目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积极响应“以本为本”教育理念和“新工科”建设计划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突出科技强国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特色,团队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团队学生近五年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7项;学生为第一作者有10余篇论文入选ESI高倍引论文、ESI热点论文、国内外学术会议/期刊优秀论文;团队负责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团队教师指导互联网+大赛铜奖、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工程创新项目一等奖,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团队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全国一级学会/省部级/校级以上奖励10篇,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1篇,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3篇。另外,团队教师指导江苏省优秀本科毕设团队论文2篇,校级优秀本科毕设论文2篇。团队培养的2名留学生博士A. Khan和M. Jamil双双进入由埃斯维尔/斯坦福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近五年,团队近20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海外留学奖学金,50余名获校级十佳研究生、三好研究生、科研创新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70%以上毕业生工作于中航工业、中国物理研究院、中国电科等各大军工集团,为国家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团队现有6名教授,3名副教授,1名工程师,其中7名博士生导师,2名外籍教师,6人次入选国家/省部级人才计划,与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团队负责人何宁为ob体育-ob体育官网 二级教授,教育部可持续制造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1977年恢复高考后原南京航空学院首批大学生,已从教43年;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刀协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工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绿色制造分会委员;国际HSM会议协调董事会与学术委员会委员,IMCC国际制造会议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
【研究方向】
可持续加工、高速高性能加工、智能制造、低应力制造、微细加工、复合加工技术及装备。
【团队联系方式】
邮件:何老师:[email protected]
团队每年招收硕士生约18人,博士生约3-5人,欢迎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力学、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